北京师范大学张智华教授为我院动画专业开展讲座 《动画片叙事、审美与传播——以<哪吒2><功夫熊猫><千与千寻>等为例》

来源:动画教研室 责编: 高萌 作者: 高萌 发布时间:2025-04-20 浏览量:150

 

张智华

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导、博导,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并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并网络影视专委会副会长、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视听节目创意与制作、电视与新媒体、网络影视、影视创意与编剧、影视文化与批评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为深入激发学生对动画艺术的审美鉴赏与创作热情,4月15日,动画与传媒学院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华教授,在我校西区伦理楼107室举办了一场题为《动画片叙事、审美与传播——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功夫熊猫><千与千寻>等为例》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动画与传媒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吴锡红担任主持。

讲座伊始,张智华教授深入探讨了动画片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无限魅力。他指出,动画片凭借其奇幻的故事情节、精妙的画面设计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功跨越了年龄与文化的界限,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智华教授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功夫熊猫》和《千与千寻》等影史上备受瞩目的经典动画影片为例,详细剖析了这些作品在叙事手法、审美风格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杰出代表,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充分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人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和创新成果。张智华教授指出,这部动画影片不仅是一场视觉特效的盛宴,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它借助动画这一现代艺术形式,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后,张智华教授在讨论中指出,动画片作为全球通用的文化语言,能跨越语言和地理障碍,传递多元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这种传播不仅增进各国人民了解和友谊,而且对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讲座的逐步深入,张智华教授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前景进行了全面展望。他坦诚指出,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在资金投入、制作技术等多个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然而,中国动画工作者始终不渝地追求创意与创新。他鼓励在场的师生们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投身于动画创作与学术研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张智华教授的讲座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风格,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大家一致表示,这场讲座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动画艺术的热爱与探索热情。讲座在热烈而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