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教师赴京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考察活动
2025年8月27日,文学院教研室主任姜玮老师赴京,带领2022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先后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北京民俗博物馆,以“沉浸式”参观学习的方式,将课堂理论与文化实践深度融合,为学生们的专业学习与文化认知注入新活力。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触摸现代文学脉搏”的旅程,馆内泛黄的文献资料、带着细腻笔迹的作家手稿,以及还原出的鲁迅书桌煤油灯,让学生们直观贴近文学巨匠的创作日常。讲解员从《呐喊》诞生于新旧思潮的激荡年代、以犀利的文字唤醒民众的时代意义,讲到《四世同堂》借祁家四代人生活变迁展现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坚韧不屈的家国情怀,将文字背后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娓娓道来,让学生们在这场旅程中深刻触摸到民族文学的精神脉搏。学生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还围绕“现代文学与社会变迁”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以往在课本上读到的作品,如今有了实物与场景的支撑,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随后,师生一行前往北京民俗博物馆。这座依托东岳庙古建筑群建立的博物馆,集中展示了老北京的民俗文化与生活智慧。从传统节庆习俗、民间手工艺,到老北京的衣食住行,丰富的展品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们带着文学学习的视角主动思考,看到传统节庆相关展陈时会轻声讨论曾在文章中读到的民俗描写;观察民间手工艺品时会认真记录细节,试图将其与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场景对应。这种带着学习目的的探索,让民俗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化作了理解文学、感知生活的生动教材,也让“文学源于生活”的认知在实践中愈发清晰。
2022级学生本次专业考察,是文学院深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为课堂理论知识与文化现场体验搭建了有效桥梁。姜玮老师表示,专业考察是为学生长远发展“播下成长种子”的赋能行动。对于文学院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根基”,而实地考察获得的体验与感悟则是“枝叶”。通过走进文化场馆,学生能积累鲜活的创作素材、形成独特的学术视角,为后续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清晰的研究方向,也为未来从事文学创作、文化传播、教育教学等工作储备实践经验。参与学生也纷纷反馈,此次活动不仅让专业知识学习更具具象化认知,更明晰了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的责任,为后续毕业论文撰写、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基础。